費明杰 : 草木奇觀

紐約
現正展出 2025-09-03 - 2025-10-25

藝倡畫廊(紐約)榮幸呈獻美籍華裔雕塑裝置藝術家費明杰個展「草木奇觀」。這是費明杰(1943-2025)在藝倡畫廊紐約空間的首次個展,也是藝倡畫廊為費氏舉行的第六次個展。展覽呈現了費明杰自上世紀七O年代至近年的代表作,邀請觀眾走進藝術家的世界,領略他對自然、神話,以及科學與藝術跨界的終身探索與發現。

1
5


費明杰的雕塑以巨型果實、萬花筒般的種子、纏繞的藤蔓、骨骼狀的果殼以及奇異的植物而聞名,在想像與寫實之間遊走。數十年來,他精心打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伊甸園」——一個扎根植物學,卻又充滿奇幻色彩的世界。他深諳東西方園藝傳統與民間傳說,從中汲取靈感,重新構建出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自然劇場,與充滿戲劇張力的生態系統。

他的雕塑作品以紙塑、青銅、陶瓷、鋼材、宣紙與泡沫等材料作為媒介,讚頌自然的同時,對人類與自然關係進行了深入探討。本次展覽的第一間展廳呈現了一面種子、果實與變形植物的牆面——這些由藝術家創造的形體源自他對自然植物的長期研究。此外,在費明杰標誌性的「搖錢樹」下方,還展出了稀有的「躍犬」與「太極人像」青銅雕塑。

除了費明杰的標誌性巨型雕塑之外,「草木奇觀」還提供了一次對藝術家創作過程的近距離觀摩。在沉浸式裝置作品旁邊,陳列了一些鮮少公開展出的紙本作品——包括費明杰於上世紀七O到八O年代間創作的手稿、速寫習作和繪畫,其中兩件珍貴的布面丙烯作品充分展現了藝術家的繪畫功底。這些作品揭示了費明杰視覺語言的演變過程,展現了他雕塑實踐背後的概念基礎與材料探索。本次回顧展聚焦費明杰的早期作品與手稿,回溯了藝術家創作主題的發展與演變——貝殼、果實與種子等意象貫穿了他的整個創作生涯。

費明杰於一九四三年出生於上海,童年時期隨家人遷居香港,後於一九六一年移民美國。他先後獲得堪薩斯藝術學院的學士學位及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碩士學位。自一九七O年代定居紐約以來,費明杰積極參與藝術創作與展覽,並長期從事藝術教育工作,曾任教於普瑞特藝術學院、馬里蘭藝術學院以及威廉帕特森大學。二十世紀八O至九O年代間,他聯合創立了環氧藝術組織「大力膠」(Epoxy Art Group),並活躍於另外兩個先鋒亞裔美國藝術家團體——於一九七O年代創立並延續至八O年代的「地下工作室」(Basement Workshop),以及 「哥斯拉:亞裔美國藝術網絡」(Godzilla:Asian American Art Network),對離散、身份與亞裔在美國當代藝術中的能見度等議題進行持續的關注與探索。

費明杰的創作在觀察與想像之間取得巧妙平衡,既具植物學上的準確性,又充滿幻想色彩。他的靈感來源包括唐人街的水果市場、中國民間神祇、全球貿易路徑以及現代食物系統中的轉基因產品等。他透過作品提問——文化與生態的力量如何重塑我們的生產、消費習慣與信仰?一顆橙子可以象徵好運,一隻梨可以寓意富足;然而在費明杰的世界中,這些象徵被扭曲、放大——它們既象徵著豐饒與歡慶,也意味著生態的紊亂與過剩。如他所言:「我致力於展現平凡之物的奇妙之處,讓觀者重新發現日常之物的美。」

在環境危機加劇的當下,費明杰的作品與時代產生了共鳴。他所創作的魚骨與鳥骨形態,如挽歌、又如警鐘;他手中的奇異果實與種子,既承載對烏托邦的渴望,也映射反烏托邦的後果。然而,「草木奇觀」不全然是對現實的批判,也是一種讚頌——它讓我們銘記生命的循環往復、種子的厚積薄發,以及想像力本身蘊含的無限生命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