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自然綠洲

紐約
現正展出 2025-07-10 - 2025-08-22

藝倡畫廊紐約榮幸呈獻「後自然綠洲」展覽參展藝術家包括曹舒怡、付小桐、KKD(雙人藝術家組合,由林東鵬與Lambert Law組成)、林瑛、陸浩明、文鳳儀、宋丹陽與童義欣。本次展覽集合了一系列雕塑、壁掛浮雕及其它以物件為出發點的創作圍繞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展開思考。這個「後自然」的世界在未來或另一條平行的地質時間線上將會呈現出怎樣的樣貌儘管許多藝術家取材自自然物件但本次展出的作品無一真正「天然」;相反它們探討的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如何從自然環境中解讀並引申出文化意義。


曹舒怡的雕塑利用貝殼標本、再生材料、陶瓷和硼矽酸鹽玻璃,作品讓人聯想到另一個地質時間線:「Pabulite (fin)」(2024)中難以定義的粗陶體看起來像是脫落的皮膚或被侵蝕的景觀,呈現出深層生態學令人不安的詩意。「核心」(2024)採用硼矽酸鹽玻璃手工製作,其形狀喚起了人們對原始微生物的前意識記憶,玻璃的中間物質性暗示了有機世界和無機世界之間界限的過渡狀態。「永恆的甘露」(2025)將有機元素與合成材料(從岩石、浮木、貝殼碎片到再生塑膠廢物)混合在一起,類似於藤壺、珊瑚礁或礦物形成等自然生長模式。這種變形沒有自然或人為的等級之分,這種並置反映了當代世界物質秩序的混亂。

童義欣的作品則想像了一條另類的時間線,一個與我們平行的文明至今才被發掘出來。「天文台 II」 (2025) 將燧石塊和鋼製氣罐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取材於不同地質時代和材料密度的雕塑作品。這塊燧石是在紐約市斯塔頓島海岸發現的,表面有一層白色的氧化皮,上面手工雕刻著童氏當前雕塑作品的核心圖案。早期人類曾使用這塊石頭來點火和塑造工具,現在,它被一個小銅球固定並稍微抬起,用 2025 年的空氣將水箱密封起來。「天文台」 是一系列正在進行的觀察儀器:它們研究挖掘和埋葬的雕塑過程,同時在構圖上融入圓度、色彩相互作用、結構張力和不對稱性。

付小桐以其紙上針孔作品而聞名,長期以來她一直對古代宗教及其對人類與自然關係的影響著迷——這是她透過雕塑實踐探索的主題。她借用古埃及神靈「努恩」的形象,探討古代神話、歷史和信仰與現代社會共鳴之間的模糊聯繫。最終形成的形式讓人想起古代遺跡,或想像中的歷史中的神靈;它們反映了她對人類精神與當代生活複雜關係之間秘密相互作用的興趣。文鳳儀的作品也涉及精神層面,但更個人化。她的不鏽鋼雕塑旨在喚起人們對陪伴的想像。她的一對葫蘆形雕塑,截然相反——一個由不鏽鋼線條交織鍛造而成(「虛」),另一個由不鏽鋼板鍛造而成(「實」),象徵著「在浩瀚宇宙中融合,合二為一,沒有區別,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陸浩明的「田間小蒼藤」系列雕塑以一種不起眼的植物命名,這種植物由於對輻射的敏感性而受到航天機構的青睞,用於農業實驗。作為測試對象,植物成為外星殖民的象徵。該系列採用了火星風化層模擬物,這是科學家在火星上嘗試種植食物時使用的土壤類似物。其中還包括「液化碳」,這是中國書法的一種戲謔替代品——一種有意的代碼轉換:根據文化視角,一種材料可能被解讀為「傳統的」或「技術的」。印在白色A4紙上的科幻小說——泰德·姜的《巴別塔》、厄舍拉·勒瑰恩的《離開奧美拉斯的人們》、雷‧布萊伯利的《細雨將至》——充當了概念支柱。就像構成每個物件的材料一樣,這些故事承載著對歷史、倫理和形而上學極限的探究框架。文本不是事後才想到的,而是本身就是一種材料。

KKD 是一對藝術家組合,由居住溫哥華的林東鵬和居於香港的 Lambert Law 組成,雖然方式完全不同,但卻牢牢地定位於科幻領域。他們本質上是說故事的人,他們展現了自己的性格 T.S.N.F.(Think slow, not fast 慢思,不要快)以玩具雕像的形式出現。這個角色的創作源於人們對一種通用玩具的渴望——儘管存在於另一個現實中,但它仍然具有相同的用途,即作為一種喚起童年記憶的安慰物。作為一名自稱「在後人類時期帶著創傷長大」的藝術家,T.S.N.F.是一個體現對抗痛苦的嬉戲的物體。

林瑛和宋丹楊都對人類、自然和機器之間的交織關係著迷,但她們的方法卻各不相同。林氏深入探討了人類的征服慾望和生命的脆弱;她創作的鉻合金和玻璃花是為了探討毀滅與復活之間的張力——自然界中無休止的重生循環,但人類技術卻並非如此。林氏對短暫與永恆之間對比的興趣體現在她對生命短暫性的迷戀以及對循環和永恆因果的研究中。相較之下,宋氏試圖透過各種陶瓷和玻璃技術來形象化社會中人際關係的奧秘:手工製作、吹製和陶瓷 3D 列印。她將材料進行組合和強調,試圖透過製作和再製作特定物體來「捕捉阻力並擁抱結果」。她的陶瓷是混合容器,由微小的球形組成,似乎凝聚成一個微型社會結構。

本次展覽的作品既富有詩意又具有批判性,反映了我們集體願望的脆弱性和荒謬性。這些雕塑在真誠與諷刺之間搖擺不定。它們被精心設計,顯得謙遜,甚至迷人,同時探討探險的暴力遺產。這種分層的模糊性反映了居住海外的混合性——意義改變、材料轉換、矛盾產生。





更多